養豬戶黃媽媽表示:
「以前養豬的都會搶著要廚餘,時代改變,現在廚餘都沒有人要了......」
廚餘回收業者陳先生說:
「現在政府的環保政策,搞得廚餘處理有夠麻煩」
自助餐老闆娘張小姐表示:
「廚餘怎麼越賣越貴,都快沒有人要來收了?」
回顧台灣過去有用餿水來養豬的習慣,廚餘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。過去養豬戶依靠豬吃回收的餿水來降低飼養成本,但是,隨著經濟成長,豬隻改用飼料餵食。
資料來源: 中央畜產會
根據統計,全台85%的豬吃飼料,只有15%的豬是吃廚餘,另外,由於政府規定,現今的餿水回收是要由具有合法登記證的環保回收場負責,由他們來收集和清運民間和清潔隊的餿水,廚餘回收成本因此跟著提升。再加上拿營養不佳的餿水當食物,豬隻必須飼養一年才能達到屠宰標準,相較於黃豆、玉米類的配方飼料,豬隻只要半年就能達標準,一來一往,使用餿水餵豬反而是高成本且高風險的飼養方式。
一般而言,飼料成本佔豬隻總生產成本的50%~60%左右,餵食廚餘的成本(含收集、蒸煮等)僅僅是餵食飼料成本的1/3~1/2左右,因此,使用廚餘餵食確實可以節省總飼養成本約30%~50%左右。
既然豬大多吃的不是廚餘,反而改吃飼料,那麼台灣廚餘的供給應該往往大於需求,廚餘價格應該順勢下跌。但綜觀台灣廚餘的回收價格,每桶的回收價竟然是逐年上升,至今甚至來到歷來最高價?
總觀台灣養豬大環境及台灣廚餘現況,觀察出以下兩點原因:
原因一 、廚餘供需失衡 需額外付費請業者處理
過去廚餘回收狀況 :
現今廚餘回收狀況 :
過去廚餘的供給端(餐廳業者)、廚餘回收業者、廚餘需求端(養豬業者)三方的供給與需求平衡,每天製造出來的廚餘皆有管道消耗處理,隨著時代改變,養豬產業沒落,全台豬隻數量減少、養豬場數量也下降,對於廚餘的需求量也下降。然而,餐廳業者每天仍需要回收業者協助廚餘回收,廚餘回收業者要想辦法將多餘的廚餘處理掉,按照現在政府的政策規定,便多出一筆廚餘處理費用,而這筆費用便轉嫁到廚餘製造者身上,廚餘回收價格便呈現不減反增的趨勢。
資料來源: 中央畜產會
資料來源: 中央畜產會
行政院農委會統計顯示,1996年,全臺養豬頭數曾高達一千萬隻,至2017年5月,數量已減半至538萬頭;養豬場也從1996年的27000場,以平均每年1000場的速度驟減。目前國內有7436場養豬場,其中全部或部分使用廚餘養豬有2643場,頭數近50萬頭。
原因二、廚餘處理流程繁複 處理成本反映在廚餘回收價格上
根據環保署公告的「廚餘回收再利用操作管理參考手冊」中的規範,將回收廚餘加熱到90℃以上(中心溫度),且需維持至少1小時,並持續攪拌,經過蒸煮殺菌後,才能作為飼料養豬
以台北市為例,一噸廚餘送給業者處理,必須付給業者1200元處理費,加500元運輸費,數以千頓的廚餘換算下來的成本,確實可觀。